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網
發布人:cqxld發布日期:2022-08-31 瀏覽量:次
知識產權保護一般認為它包括版權和工業產權。版權是指著作權人對其文學作品享有的署名、發表、使用以及許可他人使用和獲得報酬等的權利;工業產權則是包括發明專利、實用新型專利、外觀設計專利、商標、服務標記、廠商名稱、貨源名稱或原產地名稱等的獨占權利。
法律依據:《民法總則》 第一百二十三條
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。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:
(一)作品
(二)發明、實用新型、外觀設計
(三)商標
(四)地理標志
(五)商業秘密
(六)集成電路布圖設計
(七)植物新品種
(八)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
為“一站式”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全面推進,“三結合、三拓展、兩對接”工作深入落實,保護中心管理制度規范逐步健全,綜合業務能力建設務實高效。面對新形勢、新要求,快速協同保護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運行管理能力,釋放“一站式”綜合服務效能,加強人員隊伍服務能力建設。目前在建和已建成運行的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數量已達60家,涉及全國26個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,基本建成覆蓋全國主要區域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網絡。 具體分布如下:
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
(60家)
法律依據:《民法總則》 第一百二十三條
民事主體依法享有知識產權。知識產權是權利人依法就下列客體享有的專有的權利:
(一)作品
(二)發明、實用新型、外觀設計
(三)商標
(四)地理標志
(五)商業秘密
(六)集成電路布圖設計
(七)植物新品種
(八)法律規定的其他客體
為“一站式”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全面推進,“三結合、三拓展、兩對接”工作深入落實,保護中心管理制度規范逐步健全,綜合業務能力建設務實高效。面對新形勢、新要求,快速協同保護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運行管理能力,釋放“一站式”綜合服務效能,加強人員隊伍服務能力建設。目前在建和已建成運行的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數量已達60家,涉及全國26個省(自治區、直轄市),基本建成覆蓋全國主要區域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網絡。 具體分布如下:
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
(60家)
- 中國(北京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制造
- 中國(中關村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材料和生物醫藥
3.中國(天津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材料
4.中國(濱海新區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高端裝備制造和生物醫藥
5.中國(河北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節能環保和高端裝備制造
6.中國(山西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能源和現代裝備制造
7.中國(內蒙古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生物和新材料產業
8.中國(遼寧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
9.中國(沈陽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高端裝備制造
10.中國(大連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能源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
11.中國(吉林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高端裝備制造和生物醫藥產業
12.中國(長春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現代化農業
13.中國(黑龍江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裝備制造和生物
14.中國(浦東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高端裝備制造,生物醫藥,新一代信息技術
15.中國(上海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產業
16.中國(江蘇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高端裝備產業、新興功能和結構材料
17.中國(南京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制藥
18.中國(蘇州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材料和生物制品制造
19.中國(徐州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智能制造
20.中國(南通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智能制造裝備和現代紡織
21.中國(常州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機器人及智能硬件
22.中國(無錫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物聯網和智能制造
23.中國(泰州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先進裝備制造和醫藥產業
24.中國(浙江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能源
25.中國(杭州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高端裝備制造
26.中國(寧波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汽車及零部件制造
27.中國(合肥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制造
28.中國(安徽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面向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產業
29.中國(福建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機械裝備和電子信息產業
30.中國(寧德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能源
31.中國(泉州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智能制造和半導體
32.中國(南昌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中醫藥和電子信息
33.中國(贛州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型功能材料和裝備制造
34.中國(山東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海洋科技
35.中國(濟南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高端裝備制造和生物醫藥
36.中國(濰坊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光電,機械裝備,化工,生物醫藥
37.中國(東營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石油開采及加工和橡膠輪胎
38.中國(煙臺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現代食品和化工產業
39.中國(淄博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面向新材料產業
40.中國(德州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產業
41.中國(新鄉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起重設備和電池
42.中國(洛陽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先進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
43.中國(武漢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光電子信息
44.中國(長沙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智能制造裝備
45.中國(湖南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先進制造和新材料產業
46.中國(湘潭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智能制造和生物醫藥產業
47.中國(廣東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生物
48.中國(廣州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高端裝備制造和新材料產業
49.中國(深圳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能源和互聯網
50.中國(珠海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高端裝備制造和家電電氣
51.中國(汕頭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化工產業和機械裝備制造
52.中國(佛山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智能制造裝備和建材
53.中國(三亞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海洋和現代化農業
54.中國(四川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裝備制造
55.中國(成都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生物和新材料產業
56.中國(昆明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生物制品制造和智能制造裝備
57.中國(西安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高端裝備制造
58.中國(甘肅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先進制造和節能環保
59.中國(克拉瑪依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石油開采加工和新材料產業
60.中國(貴陽)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領域: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